期刊简介

  《食品与健康》(月刊)创刊于1989年,由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。

  《食品与健康》是一份追求文化品位的套餐,它具有超前聚集之大卫生观;拥有科学健康的权威视角;它是饮食文化的品位享受;它是家庭必备之良师益友。《食品与健康》杂志是一本倡导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科普期刊。

  《食品与健康》杂志连续多年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

主办单位: 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

出版部门: 《食品与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4-0137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12-1188/R

邮发代号: 6-46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89

出版地区 天津

出版地区 天津

订购价格 206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食品与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食品与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
  • 主办单位: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1004-0137
  • 国内刊号:12-1188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国际药学文摘, 万方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食品与健康杂志2017年第8期文章
  • 使用药枕要讲究什么?

    问:编辑同志,我患颈椎病已有五六年时间,还因此导致了严重的失眠.除了药物、理疗等常规治疗,医生还建议我使用药枕.请问平常使用药枕要讲究啥呢?答:现代社会,像您这样患有颈椎疼的患者,并不鲜见,而且许多颈椎病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睡胴题.枕头和睡眠质量有极大关系,应精心挑选.除了要有合适的高度与软硬度外,枕头的填充物也有讲究,应尽可能选择软硬适中,塑型和吸水性能都不错的材质.药枕便是—个不错的选择.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处暑伏尽秋色美

    立秋2017年8月7日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,“立秋,七月节.秋,擎也,物于此而擎敛也.立秋三候:初候,凉风至(《礼记》作盲风至);二候,白露降;三候,寒蝉鸣.”立秋是秋天的开始,立秋过后,暑湿之气渐收,但大部分地区依然炎热,俗称“秋老虎”.立秋时节,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自然界万物开始由生长向收藏转变.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,以收敛为原则,由“春夏养阳”转为“秋冬养阴”.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......

    作者:战雅莲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菊在东篱瓜在田精挑细做滋味鲜

    八月秋风如约而至,但暑热迟迟不肯退去,令人心烦气浮.此时,一篱绿叶浓荫下的瓜菜是清心解燥.吃什么瓜?怎么挑瓜?如何吃瓜?且听我一一道来.苦瓜苦瓜又被称为君子菜,因为它有一种“不传己苦与他物”的品质,不管与什么食材一起烹饪,苦瓜都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.苦瓜是夏秋交替季节里养心菜的首选,它味苦性寒,能清热解毒,清肝明目,清心除烦,传统医学里常用于缓解中暑发热、牙痛、泄泻、痢疾、便血等症.苦瓜含有丰富的β......

    作者:陈培毅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醇浓白酒情

    我国是酒的王国,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,饮酒的意义远不止于满足口腹之悦.特别是白酒,不仅是中国人餐桌上连接亲情的纽带,也是三五好友相聚时不可或缺的点缀.在许多场合,它更是成了一个文化符号,用来表示礼仪,渲染气氛,促生情趣,平和心境.自从有了酒,这杯中之物就被演绎成无数精彩故事.......

    作者:杨静静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寻常生活中的养生之趣——李渔和《闲情偶寄》

    李渔,字笠鸿,一字谪凡,号笠翁、湖上笠翁等.他学识渊博,一生著述甚丰,是文学家、戏剧家、戏剧理论家、美学家,著有《笠翁十种曲》《连城璧》《无声戏》《闲情偶寄》《笠翁一家言》等五百多万字的艺术作品,题材涵盖戏曲、小说、诗文、随笔等,因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,被后世誉为“中国戏剧理论始祖”“世界喜剧大师”“东方莎士比亚”,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录.......

    作者:黄璐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“一期一会”说抹茶

    时下很多“抹茶”口味的美食,比如抹茶蛋糕、抹茶拿铁、抹茶雪糕等等,冈其甜腻的味道被茶香中和,外表绿油油的十分养眼,能够轻松俘获消费者的心.我问过很多朋友,问他们知不知道抹茶是什么?大多数人乍听之下都愣住了,想了半天答道:“一种颜色翠绿,像茶的粉末状‘食物’,是不是就是绿茶呢?它的名字虽然带个‘茶’字,却为啥没有‘茶叶味道’呢?”也有人会说,“抹茶,就是从日本传来的茶吧!”......

    作者:乐之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长夏品茗话养生

    八月立秋,自然界进入了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但是盛夏余热未消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,且尚有“一伏”未至,因此从立秋起至秋分前的这段日子被称为“长夏”.天气以湿热交蒸为特点——湿、热、燥并重,昼热夜凉,气候多变,人体若得不到适度调养,就容易患病.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”,秋季燥邪当令,容易伤肺,以润为贵.除了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润肺、养血滋阴的食物,比如白萝卜、银耳、百合、雪梨、芝麻等,选择......

    作者:周琼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营养学中看《茶经》

    陆羽(733-804),字鸿渐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,被誉为“茶仙”.陆羽的《茶经》,与后来的茶书不太一样.那些书主要写怎么品茶,什么茶好,是文人雅士喝茶的指导书,算是品鉴指南.陆羽的《茶经》则在考证史料的基础上,亲自考察茶园,品鉴水、土于茶之风味的影响,详细记录了种茶、采茶、煎茶和饮茶的方法.细读《茶经》,觉得应将其划归到自然科学范畴,而非社会人文类图书.......

    作者:何稚龄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南美“仙草”马黛茶

    或许很少有人喝过甚至是听说过“马黛茶”.其实马黛茶,与咖啡、茶(红茶、绿茶等我们熟悉的茶叶)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.早在印加帝国时期,马黛茶便是南美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.至今,马黛茶在南美已经有近五百年的饮用历史了.马黛茶的茶叶来源于冬青科多年生木本植物——巴拉圭草,一般株高3~6米,树叶翠绿,呈椭圆形,枝叶间开雪白小花.每年4~8月,当马黛茶进入采摘季节,人们会把绿叶和嫩芽采摘下来,进行晾晒......

    作者:王木木 刊期: 2017- 08

  • 云腴入馔满目翠

    茶生于山间云雾处,故有“云腴”之称.茶可佐餐,也可为食.云腴入馔,古已有之.用茶制作菜肴是很考验厨师水平的.不同品种的茶,香气不同、味道有别、营养功效各异,做茶食首先要懂茶.其次,要懂烹饪.不是任何食物加入茶都有提香的功效.用茶之量也绝非多多益善,茶叶或茶汤用多了,菜会变苦涩;若用少了,又显不出茶香味.另外,茶食中应尽量少放葱、姜、蒜、五香粉、味精之类的重口味作料,也不应多加酱油等颜色浓重的调味品......

    作者:候慕婉 刊期: 2017- 08